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

[筆記]:表達說

文本與語言、表達


Christie and Orton在“ Writing on a Text of the Life”一文中從整理葛林柏格以來的表達理論中對於藝術家表達的論述整理出一個藝評翻譯詮釋和藝術家生平傳記的問題。以解構主義的文本性來代替歷史性的討論,認為意義是由文本所決定,而不是意義決定文本,一個藝術家也是在這樣的文本中被生產出來的。在這樣的討論中,藝評中的藝術家生平描述成為文本生產過程中的意指鏈的指符。藝術家名字成為不同文本中的指符鏈所組合的一個代名詞(proper name),其所指依照不同文本所組合而成不同的意義1。藝術史中所認定的藝術家傳記已經不再具有決定意義,而是將意義交由文本性。換句話說,藝評的位置成為其中一個文本性,現代主義以來的表達概念,已經不再是概念,而是當代藝術批評中的客體。
這就引發了我對於表達一辭的思考,我們是如何看待藝術作品”表達”這個問題?尤其當羅蘭巴特認為應該用文本代替作品的概念之後,作者權威喪失之際,藝術家的表達已經不再是重點,那藝術作品的表達又應該是什麼?



現代主義以來由葛林伯格將康德視為第一個現代主義者的藝術思路,而將藝術史的書寫置入自主化的創作表達之中。談論表達時,我們也將主體性的思考放在藝術創作者的作者中心來看時,表達理論也圍繞在作者中心來討論。在Dabney Townsend的美學思考中,如果將主體放在作者時的討論時,可以有作者意圖(intention)、啟發靈感式(inspiration)、原創性(originnality)三個面向來談藝術作者與藝術品的問題2作者中心的討論集中在表達理論的範疇中,也將創作即表達、藝術即自主性放到傳統化的途徑上。

我們是以審美價值美學式愉悅問題參雜入作者創作表達性時,傳統康德以來所提出的無目的美學式愉悅和表達的問題就有了矛盾,當代藝術作品中,那些無法用無利益的、無目的的、純粹沉思靜心作用的理論解釋時,就必須尋找另外一種途徑來解釋作品的例外,尤其是在觀念藝術以來的理論問題化的處理上。


美學式愉悅的定義只作用在現代主義藝術,在抽象表現主義之後,在極限主義裡到達了極端,也就是無目的性的極端,也因此將無利益逆轉為商品化的功能。從這個面向來看當代藝術中的愉悅問題,會發現其中一個特質便是”無利益”與藝術自主性面向的討論是否失效?而作者企圖與表達的面向也因此被突顯出來。這種美學愉悅的討論之矛盾,也逆轉為反思現代性的討論,如Foster援用精神分析語彙”缺乏”(loss)指出”歷史感的失落”來討論作者表達謬誤

Hal Foster在”The Expressive Fallacy”一文中處理了這個表達理論上的謬誤時,他對於德國新表現主義的表達是一種反動,以回歸平面來表達歷史感的失落。德國新表達主義的抽象畫的問題不能用重回表現主義或者復古來思考表達性,他將”表達”視為普遍化的藝術特質,並以幾個當代藝術如Sindy Sherman的攝影扮裝為例,認為表達是一種語言,藝術作品中的語言特質是需要被翻譯的。表達一辭不再是傳統表現主義的藝術自主性強調藝術家主體情感,而是一種語言,是具有立即性的語言,但是也是需要轉譯的語言。以這個論點來論,他將新表達主義的創作翻譯為為「現代性下的歷史感的缺乏」的表達,也是藝術創作中因現代性而有的西方式憂鬱特質。3 如果用這個語言面向來看待當代藝術作品,藝術作品便是在一個論述空間中運作的語言。但是每一件作品都有其表達的語言嗎?藝評成為此種特殊表達的翻譯嗎?這是否就鞏固了藝術批評的當代位置?藝評是否為藝術作品作為表達語言的解碼、詮釋者?






葛林伯格的論述用「表達」來代替「內容」字眼,解釋平面媒體的內容即表達,以及媒材特殊性來看媒材與表達的老問題在當代藝術實踐上的侷限在於純粹表達如抽象表現主義的符碼太少,對於葛林柏格來說,內容就是情感的表達4,也因此在Christie and Orton討論Rothko的一幅畫時需要更多其他文本來支撐其意義。

麥克魯漢說電燈泡是沒有訊息的媒體,如果用這方式加以描述抽象表現主義,就畫布就是空白的燈,大量的情感加諸其中而成媒體景觀中的一環。



1J.R.R. Cristie and Fred Orton, “ Writing on a Text of the Life” in Avant-Gardes and Partisans Reviewed,(N.Y.: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295-314.
2 Dabney Townsend, An Introduction to Aesthetics, (MA: Blackwell, 1997), pp.98-124.
3 Hal Foster “ The Expressive Fallacy”, in Recodings : Art, Spectacles, Cultural Politics , (New York : The New Press, 1990), pp.59-77.
4 J.R.R. Cristie and Fred Orton, “ Writing on a Text of the Life” in Avant-Gardes and Partisans Reviewed, (?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6 ), pp.298-29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軟土深掘 : 歷史性之後與反敘事之前觀看敘事紀錄片與found footage

  影片來源:YOUTUBE_廖克發<<還有一些樹>>片段 「動態影像*在電影院做放映,與在美術館作展出,兩者的差別是甚麼 ? 」我對於藝術視覺影像的古典提問。 敘事,就是描述故事         在紀錄片 << 還有一些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