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

[筆記]:Marcuse與藝術的顛覆潛力與頓挫

什麼是馬庫色認為的藝術顛覆性

from the text of
Carol Becker, “Herbert Marcuse and The Subversive Potential of Art,” in Becker, 113-129.
Becker, Carol, ed. The Subversive Imagination: Artists, Society, & Social Responsibility. New York & London: Routledge, 1994.


Becker解釋對於M而言藝術是一個位置(location)此位置是一種被設計好的想像空間透過此空間自由被經驗。他不只是具體的物理空間像是一件作品、一個事件、一個表演,更是心理空間,他認為藝術是透過創造一種虛構的世界將真實鏡現(mirrored)而挑戰在這種專斷性真實的範疇中人類的情感與經驗無法找到出口(outlet)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被編織成的世界變得”比真實本身更真實”。
藝術是一種實現(fulfillment)的可能性,唯有轉型的社會可以提供這種實現。藝術提醒了什麼才是真正充分整合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追求超越異化的自我滿足感。藝術是滿足的備忘錄。藝術賦予將希望持續活力的一種張力。「記錄了什麼曾經是快樂的經驗並且企圖追尋這種快樂回返。」M認為藝術是在想像之中保持的人性的圖像,是一種人成為可以沉浸在自由的社群之中生活的物種。這是便是在階級社會中要辨認出來的藝術潛力。解放人類心靈的圖像可以透過藝術來溝通。她未必是提供一個烏托邦式的圖像,而是在這種情感中可以引出(elicit)藝術解放、自由、快樂的人類圖像。

換句話說,藝術潛力便是在階級社會中提供這種保持樂觀希望的圖像。那些是存在藝術之中,透過藝術來溝通此希望訊息並避免異化。而這種潛力是在藝術的內在性,而非外在性。

在談論政治藝術時,馬庫色認為藝術是estrangment,具有IndirectMediatedFrustrating三種特質。藝術應該是有距離感的。也因此在這種政治藝術中,他認為不直接介入的藝術比直接介入的藝術來的有顛覆性。直接的藝術如普普藝術將藝術連接了日常生活所見的景觀,和有距離感的藝術原則是違背的。

以上馬庫色解釋政治藝術的不直接性與中介性時其實非常古典。也因此我們從他討論頓挫來談,看當代藝術的頓挫。

新馬克思主義者與頓挫
更接近白話的意涵來翻譯frustration其實就是很白話的「挫折感」。
馬庫瑟所指的頓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軟土深掘 : 歷史性之後與反敘事之前觀看敘事紀錄片與found footage

  影片來源:YOUTUBE_廖克發<<還有一些樹>>片段 「動態影像*在電影院做放映,與在美術館作展出,兩者的差別是甚麼 ? 」我對於藝術視覺影像的古典提問。 敘事,就是描述故事         在紀錄片 << 還有一些樹...